通过专家的讲座、自身的认真学习、校际交流和外出培训和考察使我开阔了视野,增长了见识,受益匪浅。最大的感受是学校永远在路上。
有所为而有所不为,一切都像行云流水般的天成。要得到这种效果,作为学校的主要管理者——校长,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。
1、 制定出与学校工作实际相适应的制度 健全完善的制度能起到约束群体的作用。制度的制定要在法律的范围内宽严相济。过严则使广大教职工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,会给教职工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,不利于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。过宽则失去制定制度的意义,使学校管理没有其规矩,如同一盘散沙,管理者将无所适从,混乱局面就会形成,再要整理起来就比较困难。
2、 管理中的人文关怀绝不能缺位 关心教职工的生活、工作、学习,了解他们的需求,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难,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,让他们能把心放下来,全心全意聚精会神的投入到教书育人上。
3、管理者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,学校工作才会有积极的、大的起色。
4、管理实际上是聚拢人心的事情,人心齐,泰山移。只有广大教职员工的心往一处想,劲儿往一处使,形成共同的愿景和目标,学校的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,工作才能越做越好。 努力成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 校长不可能是各个学科都精通的行家、专家。但必须是教育管理专家,必须有较高的管理理论水平和相应的实践能力。如果一个校长不去认真研究教育理论,不去认真钻研各学科的教育规律,话一出口就显出是个外行,校长就没有了权威,说话就没有人听了。
5、教育教学管理专家应该是校长重要的角色定位。只有这样,学校的中心工作才能牢牢地抓在手中。学校的管理工作才能落在实处。 对于一个学校,如果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,没有整体的规划,没有较为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,没有一定的前瞻性、预见性,工作一定是做不好的。短暂的所谓成功,只是昙花一现,对整体工作的长远发展没有任何益处。
因此,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,要不断地完善自我,力争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专家,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。